湖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刊《湖南省老科协通讯》2012年11月10日出版的第11期(总第234期)在《加强基层老科协建设》专栏中报道我校老科协,题目是《湖南文理学院老科协坚持“三服务”办会方向》。分别阐述了我校老科协在服务会员、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方面的情况。
附报道如下:
湖南文理学院老科学坚持“三服务”办会方向
湖南文理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于2009年4月。四年多来,坚持“三服务”的办会方向,队伍逐年壮大,组织逐年完善,活动逐年拓展,工作逐年深入,且年年有成效,年年有发展,年年有创新。
为会员服务方面,我校老科协结合会员“老”的特点,把“保健康”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办好卫生保健分会,大力推广自然疗法,在老干部活动室开辟了两个宣传专栏,建立了健康咨询室和自然疗法室,组成了心理、生理、道德、养生、保健5个组,为会员和离退休人员经常开展健康讲座、诊疗、咨询等活动,使会员掌握经络、手足、饮食、针灸、刮痧、拔罐、气功等疗法的基本知识,组织会员打太极拳、跳广场健身舞等。我校老科协每年都要组织会员参观工农业生产,游览自然风光,开展诗词、绘画、摄影采风,参加文娱表演和文体竞赛,组织集体联欢、春节团拜等活动。如参观考察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花岩溪风景区、石门县皂市水库、夹山寺、德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使老科技工作者走出家门,融入集体,深入社会,极大地促进了会员们晚年的身心健康。老科协驻会领导轮流在办公室值班,接待会员诉说衷肠,对有特殊困难的会员给予关心、使老科协成为会员之家,让会员感到组织的温暖。总之,老科协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并通过正常渠道让会员们的心灵得到抚慰,疾苦得到关心,正当要求得到满足,情绪和怨气得到渲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表达和采信,作用得到发挥,才华得到展示,政策得到落实,学校和国家的发展成果得到享受。
在为学校服务方面,我校老科协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心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老科协每年组织会员建言献策,编辑《会员建言献策汇编》供学校领导参考。学科建设分会去年和今年都担负了学校的科研课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论文撰写。老年诗词书画协会编辑出版了《白马湖诗词》一、二辑,为会员包括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诗词爱好者创作的诗词、书法、绘画、摄影等优秀作品提供了一个发表的园地,活跃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协会非常重视在大学生中发现、培养诗词爱好者,辅导修改发表他们的作品,提高他们诗词创作的热情和水平,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卫生保健分会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生理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大学生健康保健培训班,指导成立大学生健康保健协会。不少会员退休后还继续担负学校的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督导工作,直接为学校服务。老科协的各项工作为学校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农业科技分会会员肖先立、王锡科教授等长期深入到农村蹲点,推广富硒水稻、红薯、油茶、柑桔种植的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近几年,举办技术讲座20多次,听众达4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3000份,现场指导农村专业户,使其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科文化分会会长韩隆福教授一直担任学校隋炀帝研究所所长和杨州隋炀帝研究基地总顾问以及近十个国家、省、市史学界学会、研究会(所)的理事、副会长、名誉会长(所长)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为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常德地方文化的研究和推介作出了突出贡献。会员应雨田教授十多年来参加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图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的编写,并担任副主编。2011年后,又参与海峡两岸合作编写《中华语文词典》,为开创崭新的词典类型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名誉。会员余桂英多年来为常德市各种文化活动编导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文艺汇演的金奖、银奖。她被誉为著名导演、常德文化名人,为常德丝弦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会员刘润秋、钟益林两夫妇等谢绝高新聘请,专心担任我校老年大学声乐教师,不仅辅导校离退休教职工唱歌演出,还招收了40多名校外学员,为金秋艺术团等单位输送了不少声乐人才,为常德市老年大学培训了不少骨干,为活跃我校和常德城区文化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会员唐秋贵创办的东方红厨师培训学校,是常德市先进厨校,成为常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援助培训定点单位,培养了2000多名德才兼备的厨师人才,学生遍布广东、上海、北京、湖北等地,为农村贫困子女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扬湖湘饮食文化,推动本地餐饮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诗词书画分会配合太阳山开发,组织太阳殿等景点创作楹联10多幅,组织湘西永顺、桃源县夷望溪、慈利县江垭等地的采风活动,采取编辑诗书画影专辑、专栏等形式,推介名胜古迹和风景旅游区,为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